先了解这些因素,再决定助听器的选配01069425065发布时间:2019-04-30
从理论上讲,任何一位听力障碍者均可能成为助听器的使用者。在选配前,还是要详细了解一些影响选配的相关因素。
1. 期望值 对助听器选配来说,了解听障者的态度常常比看懂听力图更重要。经济收入偏低的听障者及家人对昂贵的助听器的期望值往往更高。
2. 对听力损失的认知 承认自己的听力有问题常常是选配成功的前提。
3. 对听力的需求 对有些人来说,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更多地依靠听力,如教师、音乐家和商人等。他们需要听清低强度的话语,即便是轻度的听力损失可能对他们来说都是不能接受的。
4. 听力障碍的后果 听力下降后对听障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到底影响有多大?
5. 自我形象 当人们看到一个佩戴助听器的人,可能把他/她看成是残疾人,或者看上去年老,或者不是很聪明。此时要看听障者本人如何看待这些问题。
6. 个性 自认为可以掌握命运者比听天由命者可能更容易使用助听器。而外向型者也比内向的人容易从使用中受益。
7. 医务人员、家人、其他成功使用人士的推荐也起到很大作用。
8. 年龄 高龄常常限制对助听器的操作使用,如手脚不灵活而难以调节音量开关和取放电池、将耳模放入外耳道等。
9. 外观 无论年龄如何,听障者总希望助听器看不见才好,尤其是当青年人面临学习、就业和恋爱婚姻问题时。
这常常决定听障者是否对助听器满意和日常使用的时间。 (1)轻度损失 大部分听障者不需要接受助听器,少数试用以后发现,噪声放大超过了想听到的言语声。 (2)中度损失 此类听障者近距离听人说话没有困难。从他们的发音中,人们可以听出发音清晰度欠佳、音素替换和发音走样(失真)。他们能从助听器中获得帮助。 偏重一点的听障者可以听懂大声谈话,但在集体谈话或有背景噪声的情况下就会感到困难。他们具有足够的残余听力使用听觉反馈来学习或保持自己的言语能力,而且助听器对他们会有很大帮助。 (3)重度损失 这类听障者可以在近距离听到大的声音或谈话,甚至可以辨别环境噪声或元音,但不能察觉辅音。助听器可以保证他们基本的正常交谈。 (4) 极重度损失 他们已经不能仅仅依靠听力与他人交流了,多需要唇读的帮助。助听器常常不能完全补偿听力损失。但是助听器可以帮助他们保持与外界的联系,知道周围所发生的事情,并提高唇读的辨别率。许多听障儿童早期选配了大功率助听器可以开口说话。目前,极重度听损仍然是人工耳蜗的主要适应证。
纯音听力图的坡度(或称斜率)在助听器选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观点是平坦型、渐升型和渐降型曲线较易选配,而陡降型、深碟型或上升/下降不规则型较难选配。而对低频就开始陡降、岛状听力或仅有低频残余者就更难选配。
12. 识别率 言语识别率(裸耳)在助听器选配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因为听得见容易做到,然而想要听得清却并非轻而易举。
>90%:选配容易成功,听障者满意度较高; 70%-90%:助听器可一定程度上提高辨别能力; 50%-70%:助听器可实质性地改变听障者的交流能力; <50%:助听器常常不能使听障者十分满意,但可帮助唇读、监听自己的嗓音和环境声,由此减轻生活压力并增加安全感。
13. 经济承受能力 这是许多双耳听障者未能使用双耳数字助听器的主要原因。 14. 家人的态度 无论对听障儿童还是有听力损失的老年人,家人对助听器使用和康复训练的态度,都是助听器使用成功与否的关键。大约50%的听障者是在家人的督促下第一次寻求助听器帮助的。
15. 听障者和家人对助听器验配师的信任程度 验配师的服务态度、知识水平、选配单位的知名度等,都对选配是否成功起着重要作用。
16. 病因 以上所述大多数为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表现。传导性听力损失通常比较容易选配,而且也很容易从助听器中获益。此时需要强调的是,对于传导性听障者,在选配助听器前,首先应推荐到耳科专科医生处就诊,以寻求药物或手术治愈的可能性。对药物或手术无效者也可选配助听器。若听力损失部分或全部由中枢疾患引起,尽管纯音听力尚可,其使用助听器的效果也可能大打折扣。这常常是老年性听力损失者的表现。
17. 耳鸣 听障者多伴有耳鸣。多数听障者使用助听器后,其放大的声音能部分甚至全部掩蔽耳鸣。但也有部分听障者使用助听器后耳鸣没有改变。目前也有助听器配备特定的功能,可通过习服治疗缓解耳鸣。另外,助听器的使用不影响其他形式的耳鸣治疗。
18. 使用时间 使用助听器满意的人士并非时刻都佩戴着助听器。选配成功与否也并不取决于使用时间的长短,重要的是能否满足他们的听力需求。
19. 使用环境 如果听障者经常使用助听器的地点比较安静,则对其日常工作和生活有较大帮助。若需要经常在噪声环境中使用助听器,由于助听器会将噪声放大会掩蔽掉部分言语声而使听障者感到不满意。
以上诸多因素均可影响助听器选配是否成功。
|
|